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12个最合适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四 )


一方面,高校的科技成果从科技的深度来看,其商品化一方面可以聚焦于某一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从科技的广度来看,作为核心技术可以作为整个行业的技术支持,用来支撑多种产品,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
目前高校的科技转化可以分为两种途径来实现市场化 。一种是从外到内,市场驱动型:结合市场需求,往往是合作单位课题型项目驱动模式,结合外部客户需求,针对性的完成项目以及项目过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既结市场结果也结知识产权成果的一种范式 。另一种是自内向外,基础理论前沿驱动型:主要聚焦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高校是科研的前沿哨所,担任着对未知领域空白领域的探索,而这种探索很可能超前于目前世界及市场的需求,但其科技成果的生活化应用可借鉴军事成果的民用转化 。
从科研理论的提出、产品原型、实验室阶段、小试、中试、专利申请和保护、落地应用场景、批量生产等科技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具有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昂、组织协同多、风险高等特点且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消费升级更是让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一日三变 。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依靠高效率科技产品的商业化转化程序,而其转化的效率和速度取决于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培育来源于科技商品化的流程化的以产品小组项目制的组织结构,而非目前的以功能职能为主的组织结构 。在这其中,专案经理负责制、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可作为组织模式和项目管理的借鉴 。
不管是传统型的GE、IBM、宝洁,还是新经济的代表特斯拉、谷歌、facebook等,都将科技成果的研发、产品的上市速度、产品数量等引用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采用了专案经理负责制 。在国内腾讯孵化微信、阿里孵化支付宝等也都采取了此种模式,通过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将新项目确认成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并订立明确的目标导向,责成项目小组成员全力以赴,并培养跨功能的项目技能和程序化的流程开发和集团开源层面的资源协同,快速推进,并加大过程激励,构筑成内部创新的生态 。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师生共创”模式的角色定位和分工
高校老师如果抛去公职(目前政策鼓励公职人员创业,并留职留薪)全身心投入创业,则一般会是公司的大股东和创始人 。但实际上保留公职,以兼职身份投身创业采取师生共创模式的种状况更为普遍 。
1.参与运营型:如果知识产权和兼职投入,股份比例可以放到5%-20%,并负责公司研发领域,后期可定位为持有股份的技术顾问 。并签订内部竞业禁止协议和一致行动人协议,隔断相关在研技术与其他单位的合作 。
2.技术VC型:将研发和知识产权作价嵌套入很多初创企业,比较适合高校老师的定位 。牵扯到定价和后期监管问题,整个高校可将此做一个方向成立资产管理和技术风险投资公司进行孵化和监管 。偏VC化运作 。
3.技术指导型:技术顾问,偏业务指导,可以采取可转债的模式进行对接 。与校外企业相比,初创企业没有资本与高校实验室科技成果对接,可采取该种模式 。
4.创业导师类:一般是商科类的高校老师为主,对大学生初创阶段遇到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给予咨询和指导,并孵化其成长和扩大,一般建议采取顾问费用、可转债、股权的方式,并签订保密协议、一致行动人协百思特网议 。
5.天使投资类:投入小额资金购入成为项目共建人或股东,支持从零到一的时刻 。股权占比一般在10%以下 。一般老师对学生的种子投资,情怀居多,如果企业发展顺遂,如无上市前的重大约定,则建议保留老师的天使投资,如果企业发展不顺,中途而至,再启动新项目时,也可将这个投入转化到下一个项目的股份中去 。所以,不管企业是否有所成就,都建议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回馈,才会形成长久的互哺机制 。
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不管是选择哪种创业范式,建议选择增量市场来做,选择存在着巨大空白和错位的蓝海市场,原来的稳定的存量市场巨鲨游弋,往往为了捍卫最后的市场而拼尽全力对新兴产业进行封杀或收购,所以寻找政策、技术、消费升级等带来的新的机遇、新的需求、新的人群,去做新时代的拓荒者!
孙松廷
海源资本 管理合伙人 天使投资人、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兼职教授、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创业导师、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赛事国赛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