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诗词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开的?( 四 )


但说句实在话,那些东西是你们创造的么?我们多活了这么多年,难道在退步?与其一直强调“玩老祖宗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继续强调一下“多创造一些我们的东西” 。
也许你会说,得了吧,创造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你说的这些都是少数人,我们大部分人怎么可能做得到呀 。
没错,你说的对,所以我要继续说下面的东西 。
04 创造,最起码可以分为2种,创造原先没有的东西,原创,也就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创造;第二种,将已经存在的东西结合创造,也可以引申为总结 。
原创,我们大多数人确实办不到,难道我们就办不到第二种么?总结,去总结一些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摸索,伤痕累累,遍体鳞伤 。
那么多人,花费一生去摸索总结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大实话,难道比不上“已经被玩坏了的东西”值得去宣传传播吗?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被现实的各种“主流”“官方”给限制,已经忘记去更进一步思考了 。
其实,你看到上面内容就足够了 。
下面这段话,你第一眼看应该会觉得很装逼,但我还是想说,我确实有那么一分钟想过这个问题 。
可能这个比喻不恰当,现在我们整个人类的知识好比金鱼鱼缸中的水,我们大部分人就是金鱼,在水中游玩,利用水来呼吸 。
祖先、先人们他们在很早以前就给鱼缸加入了很多水 。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越来越少,但作为金鱼的我们并不会察觉到 。
一开始,只有少部分的人,他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然后想方设法去找来一些水,倒进鱼缸里,此时我们依旧不知 。
最后的结局我们并不知道,加水的速度是否赶得上耗水的速度呢?依旧不知道,选择权在我们的手里,结局也是由我们决定!【我讨论的并不是文学有没有用,也不是“爱情面包”类问题,因为有些文学包含“面包”,有些文学包含“爱情”,请别误解】 作者:在下南宫君 给你一个臭鸡蛋
请你谈谈对经典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理解 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评析 郝静静“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万家团聚,共享欢乐 。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经典诗词”,彰显时代精神 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
同时,它也是电视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成为沁入观众心田的一泓清泉 。
然而,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是时代给每一个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人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
经典诗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践行着中华儿女对“诗”的理解 。
无论是《尚书》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还是陆贾《新语·慎微》中的“诗在心为志,出口为辞”,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诗道志,故长于质”,都传递着诗词的精神蕴涵、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
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 。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 。
事实证明,中华经典诗词从未出现真正的断层和停滞,它代代相传、世世传诵,并在世界文化长河中历久弥新而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它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
《经典咏流传》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传播着中华优秀经典诗词带来的精神给养以及古代圣贤传达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
经典诗词观照现实生活,契合时代精神,深入百姓心里,有机地将古人之思和今人之想融为一体,辩证地传递新的思想和观念 。
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多首经典之作“霸屏”微信朋友圈,与此相关的关键词也相继登上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