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写法怎么样?( 二 )


悠悠五千年,浩浩文明史 。若问古今同,莫忘语言一 。博大厚浑,诞于孔子庄子,精妙含芳,李杜灿烂纤诗 。黄沙漫卷丝绸路,难吞华语细细 。驼铃缓摇响中外,并随华语袭袭 。记否,塞北沙场,母语唱为泪 。记否,江湖草泽,母语吟为词 。若留于异国,勿忘故乡家族缕丝 。纵漂泊流浪,岂离始祖民族咫尺 。曾是跌跌撞撞,穿时空越历史 。众湮没,惟华语传今日 。国人口齿噙香,轻吐,托起广博文艺 。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尤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韵味 。
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侧面,令人为之汗颜 。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对于“天一阁”的描写 。一个家族背负着艰守一座藏书楼的命运 。范钦一个拥有强大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藏书家让中国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藏书楼,直到到现在都有它的痕迹,但是岁月的沧桑,历史的风尘还是将它掩埋了 。范氏天一阁之所以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式余教授所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是时间的意志力”而这种毅力有是什么呢?
范钦曾经顶撞过拥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因次遭到仗打这样的重刑,还进过监狱 。但他毫不畏惧,始终毫不顾惜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 。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而且读书为的尽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为那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对自己要求很低对别人则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万事大吉,毫不顾虑别人,更不用说是监守岗位和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了,一点都没有范钦那样的奉献精神 。
对我们来说范钦的意志力乍看之下,显得不近人情,然而我们的毅力呢?可以说连他的二分之一都没有 。我们读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成之后又为了什么呢?等等这些尖锐的问题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深思 。
继续往下说,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短暂,80岁高龄的范钦中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监守岗位 。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监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 。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现在,有谁会愿意继承藏书楼,又不能卖而且不但没好处还要惹得一身的麻烦 。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 。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 。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应该得好好感谢他们父子两为中华文化瑰宝所作的贡献,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有民族历史责任感才得以让华夏文明代代相传,一脉相连,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