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 四 )


10.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快炙人口的怀古诗,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方法,表现了抚今追昔的沧桑之感,流露出世事无常的变迁之感 。本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它通过朱雀桥畔乌衣巷今昔巨变的描绘,写出了金陵城的荒废,从中揭示了封建豪门集团虽能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结局 。诗作极力表现了人世的沦桑变幻、升沉替代,寄概遥深 。这是一首杯古诗,但它在写法上同一般怀古诗迥然不同 。诗中以燕子为着眼点,从它的归宿之主由豪富而演为平民,表达了诗人在追怀金陵历史遗迹后的今昔之感,故极具特色 。现在诗人却道燕子还来,但所居人家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竟化成普通平民了,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 。这样便使意境有人对施补华此说不理解,他认为“三四两句诗意甚明,盖从燕子身上表现今昔之不同 。……说诗者(此暗指施补华)每曲解诗人之意,举此一例,以概其余 。”由一刘禹锡在本诗中能借燕子的行止来表达人事的变迁,所以深得后人的激赏 。如宋人辛弃疾《沁园春》词中说:“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表示他对刘禹锡此诗由衷的敬佩 。诗中以乌衣巷、朱雀桥两个地名,王家、谢家两个过去的贵族这两景两处的人事繁华变迁,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 。诗篇以侧面落笔,借眼前景物抒写今昔之感,含蓄深沉,为后人所称颂 。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简要评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杜甫报国心切,毅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 。不料在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诗人在长安的日子里,目击了这次叛乱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和哀伤 。到了第二年春,这虽是花香鸟语的美好季节,但诗人眼前所见,昔日繁华的国都,于今竟然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触景伤情,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应该说,这里的伤怀思家,是和忧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的;而情和景的描写,也是互相渗透着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伤;后四句写惦念亲人境况,充溢别恨 。情景交融,颇为感人 。诗的首联,用凝重的笔墨,对偶的句式,写出了国都因战乱而造成的令人怵目惊心的荒凉景象 。但在这一片萧索中,却又显得气慨挺拔 。“国破山河在”的“在”字,它含有国虽破而山河尚在,表明中兴有望,这就透露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然而这毕竟是山河破碎,城垣荒鞠,所以第二联紧扣“春望”诗意,以花鸟含悲泣愁的移情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 。景中寓情,含蓄不尽,思而得之,韵致深婉 。接着以“烽火”句承“感时”句,以“家书”句承“恨别”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忧时伤别的感慨,这两句表现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诵 。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了起来,真挚自然 。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决不只是对自己的衰老表示悲哀,而是担心自己衰老了,不能为国出力,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这就不仅从结构上照应了首联“国皮”的悲愤,也是极其生动而深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全诗语言简练,对仗精工,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作品 。"
1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简要评析] 李白这首送别友人的诗,语言流畅明快,情意真挚蕴藉,它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 。情致婉转,意境高远 。诗的起联,用色彩明丽的偶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惜别情意 。这青山白水,不正可以欢聚盘桓吗,于今却要分手,自是令人伤感 。接着的一联,以行云流水般的散行句子,叙说了此去一别万里的情事,表现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关切 。第三联以无限深情,一写游子今后飘忽不定的行踪,一写自己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意 。浮云、落日的比喻,把对友人的美好感情不令形象化了,也更深刻化了 。末联虽是直抒胸臆,仍含有无限的情思 。这里用典使事,浑然天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白水相衬,红日白云互映,境界全出,长鸣的班马更增添画面的生气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自然流动,不屑于为格律所拘,透出一股飘逸之气,而这惜别的情意,随着友人的离去而悠然不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