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景色的诗句( 六 )


中秋节周记600字,含有景物描写,古诗词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一词 , 最早见于《周礼》 。
据史籍记载 , 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 时日恰逢三秋之半 , 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 , 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 , 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
中秋已至 。
月悬中天 , 天无纤尘空染丝风 , 皓月安详..中秋之夜 , 我仰望天空 , 望见一轮圆月 , 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 , 天空中有层层清云 , 如烟似雾 , 弥蒙在月光下 。
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 , 牵于二者之间 , 淡淡的点上一圈 , 既不喧宾夺主 , 又有万般娇态 。
月亮就像人们手中那甜甜的月饼 , 久看不厌 , 久吃不腻 , 还是那么地令人回味无穷 。
关于中秋的传说有许多 , 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为流传 。
嫦娥自吞下药后 , 飞上了月宫 , 一个人孤伶伶地 , 身边只有一只玉兔陪伴 。
在八月十五那天 , 由于太思念后羿了 , 嫦娥把对后羿的思念做成了月饼 。
后来 , 月饼成了中秋节人们的必备品 , 它象征着一家的团聚 。
为什么人们要把团圆的日子称做“中秋”呢?根据我国的历法 , 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 , 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 称为“仲秋” ,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 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 , 所以称“八月节” , “八月半” 。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 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
中秋节月亮圆满 , 象征团团圆圆 , 因而又叫“团圆节” 。
中秋到了 , 人们无论再怎么忙 , 也一定要赶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 。
让人奇怪的是:在中秋节 , 人们为什么都会做同样的事呢?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珍贵的 , 中秋节的意义正是团团圆圆! 家人的团聚是重要的!明月皎皎 , 寄托着我们的思念 , 辽辽中秋 , 团聚着我们的幸福 , 明月中秋能几何?家人团聚知多少?这个团圆的日子 , 这个幸福的时刻 , 我们欢聚一堂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 ,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 , 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 ,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 人们赏灯 , 猜灯谜 , 吃元宵 ,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 , 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 , 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 , 唐玄宗延长到三夜 , 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 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 , 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 , 生动活泼 , 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 , 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 , 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 , 巧立名目 , 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 , 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据载 , 古代“墓而不坟” , 就是说只打墓坑 , 不筑坟丘 , 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