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鉴赏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 。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近景、特写等一组不同的镜头组成的画面组合 。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亘古不变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风流人物 。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 。“人道是”三字,表明作者也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只是借“赤壁”之名咏写古事,抒发感叹 。上片最后两句,是整个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引起了下片对周瑜的追怀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这个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 。想当年,年轻的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他是那样的英俊潇洒、倜傥风流;他又是那样的富有谋略,谈笑之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周瑜少年有为,在年轻的时候便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而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 。这是让诗人无限感伤的原因所在 。“多情应笑我”始,自我伤感之意由此可见 。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失望之余,词人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因而结尾二句归结为词人深沉而又颇多消极的慨叹 。人生如梦,世事沧桑,面对滔滔东流的江水,词人只有举杯对月,自浇心中愁绪 。这首词在吊古的基础上伤今,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 。总体看来,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4065.htm

求一首苏轼的诗词和赏析,赏析不要太长,诗要课外的 。
救急!!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
卒后追谥文忠 。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
【注释】:临皋:在湖北黄风,苏轼曾寓居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