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跪着教书》有感怎么写?( 五 )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 。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 。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 。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 。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一些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 。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 。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 。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怎么写?


寒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从一开始的认同到叹息到思考,我的思绪随着一篇篇的随笔起伏着 。
在序言中吴老师写到的困惑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会为了一节课上的学生优异表现欢喜,为了学生的麻木而痛苦 。为处于这样的中国教学大环境而担忧 。
当成绩指挥棒成为衡量的标准,当主课老师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当学生为成绩奋斗着,都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以后的无奈接受 。其实作为小科目老师的心也在颤抖,我们同样也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同样也希望自己的课程能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些印记,可能这些印记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后来的理解,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许多 。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我:“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格的人才?”
当学生在成绩的压迫下变成功利的两面派时,有种莫名的心痛 。曾经他们是多么天真善良的孩子 。有时觉得自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每每在学生麻木时呐喊疾呼 。虽略有触动,可还是收效甚微 。此时会有一些气馁 。可总觉得自己还该做些什么 。试着用肖川博士的话激励自己: “ 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 所以教师要有 “ 心 ” :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