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怎么写?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李雅卿女士著的《乖孩子的伤最重》是书信合集,有写给老师的,有写给家长的,有写给孩子的 。内容涵盖自主学习、自由、责任、真实、互动和学科的美感诸多内容,每一封信读完,都让人沉思,让心沉静 。书中的主要观点有: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心和自尊的代价来讨好成人;成人只要心中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绝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只要你心中有个“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评、比较、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必将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才智,忙着和自己“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拔河;当你身边的孩子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而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要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
李雅卿老师转述了一个孩子的认识:“前几天,蛮蛮说:‘妈,你知道吗?在体制学校里,只有两种小孩子:听大人话的好孩子和不听大人话的坏孩子 。我一年级的时候,是听话的好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是不听话的坏孩子 。可是,其实那些都是面具,都不是我真正的个性 。我现在这个样子,才是我自己 。’”其实听不听话不应该是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 。听不听话的确是孩子的面具,不是真正的个性 。蛮蛮说得很对,她就是她自己 。
当一个孩子表现得听话的时候,她并不完整,甚至有时候还不够真实,她是在极努力地应付家长、老师、学校对他的要求,希望得到赞美、躲开处罚、迎合别人的喜好,渴望别人喜欢自己 。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渐渐地就失去做一件事的真正动力,慢慢地就成了为得到什么而做 。教育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很少传递给孩子为自己生命做主的观念和信心,很少为孩子创设锤炼思维和能力的宽容环境 。我们往往以为记忆就是了解,复制就是创造,让质疑、好奇、探索、兴趣和独立发展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生活,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捏成了面人 。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真心地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来,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不要太执着于“要孩子听话”,“乖孩子的伤,最重”,的确 。
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份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孩子过于听话,就意味着自己不用脑子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无法产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作为个体,一个人失去这种能力是很可惜的,会阻碍他不断完善自己;而作为群体,一代人失去这种能力就很可怕了,会因为缺乏独立不盲从的精神沦而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工具 。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创新能力的人,不会时刻听话,不会去神化外界的事物,不会轻易地受别人的指挥,而会有一种内在的智慧来自主地支配、管理自己的意志、行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其实,别说孩子,成人又何尝不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