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 二 )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第2页/共5页 好数学的信心 。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四、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第二单元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三单元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第3页/共5页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课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
第4页/共5页 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