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哪些重要会议( 二 )


2、制定战略决策,指导长征走向胜利
长征中,红军处境险恶,危机重重 。“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在党内,先是教条主义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后来又有张国焘拥兵自重、挑战“党指挥枪”的原则 。
“华北事变”前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怎样使党和红军化险为夷?怎样保证党的正确领导?怎样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怎样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面对,都需要回答 。危难之中,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做出战略决策和部署 。
湘江战役后,党和红军面临着生死抉择 。通过中央负责人召开的通道会议,以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初步调整,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
遵义会议及其以后召开的扎西会议、会理会议等,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逐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后来又召开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确立并坚持了北上战略方针,强调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红一、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 。
1935年9月12日召开的俄界中央政治局会议,揭露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党中央还明确把这个决定控制在中央委员的范围内,从而为团结红四方面军北上、给张国焘的转圜留了余地 。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又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之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
3、凝聚意志力量,实现党的战略目标
长征中,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繁重,环境严酷恶劣 。党和红军召开的各种会议,对于实现全党意志和全军行动的高度集中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后,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 。2月10日,张闻天在扎西召开的中央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决议的报告;2月16日,中央军委纵队各分队在白砂驻地,传达张闻天的报告精神 。
毛泽东于2月18日和20日,先后出席红1军团直属队排以上干部会议和红3军团干部会议,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精神 。陈云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也相继参加红5军团、红9军团干部会议,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精神 。这些举措,有力地统一了党和红军的思想,消除了长征以来广大指战员当中存在的疑虑和不满,从而使全军上下思想统一、人心振奋 。
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毛泽东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述瓦窑堡会议精神,强调反对狭隘的关门主义,要求“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央战略决策的贯彻执行 。
在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的长征中,党和红军召开的这些重要会议,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一是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二是怎么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三是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和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作斗争的问题 。从而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了红军的生存和长征的最后胜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为什么长征中有这么多重要会议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有哪些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 湖南通道县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 贵州省黎平猴场会议 1935年 1月 1日 贵州省瓮安县遵义会议 1935年 1月15日 贵州省遵义市会理会议 1935年 5月12日 四川省会理县两河口会议 1935年 6月26日 四川省懋功芦花会议 1935年 7月21日 四川省黑水县沙窝会议 1935年 8月 4日 四川省宋松潘县毛儿盖会议 1935年 8月20 日 四川省宋松潘县巴西会议 1935年 9月 2 日 四川省若尔盖县俄界会议 1935年 9月12日 甘肃省迭部县榜罗镇会议 1935年 9月27日 甘肃省通渭县吴起镇会议 1935年10月22日 陕西省赤安县其中重要的会议有:遵义会议和吴起镇会议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哪些重要会议

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一.长征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