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哪些重要会议( 五 )


榜罗镇会议 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有哪些 通道军事紧急会议、党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猴场政治局会议,遵义会议、扎西会议、遵义县枫香镇的苟坝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理会议、沙窝会议等会议 。
一、通道军事紧急会议 湘江战役后,为了解决红军往哪里去的问题,周恩来主持召开了通道军事紧急会议 。
这是毛泽东自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第一次参加红军的军事决策会议 。
二、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
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博古顽固坚持由黔东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主张 。
李德因病未参加会议,托人在会上转达了与博古相同的意见 。
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建议中央放弃北上原定计划,向遵义地区进军,建立新的根据地,会议就此作出决议 。
三、猴场政治局会议 接着,在1934年12月31日夜召开的猴场政治局会议上再次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意见,重申黎平会议的战略方针 。
这三次重要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作出的重大决策挽救了中央红军,同时也提高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威望 。
四、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最为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 。
会上,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同时会议决定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从此毛泽东进入了党和红军的决策领导层 。
五、扎西会议 红军一渡赤水进入扎西后,党中央于1935年2月5日至10日凌晨,在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对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
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后,党中央在遵义、鸭溪地区决定成立红军前敌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
这标志着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又前进了一步 。
六、遵义县枫香镇的苟坝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遵义战役,是红军自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
随之,蒋介石立马部署对中央红军的新围攻 。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求战情绪高涨,林彪、聂荣臻提出要攻打打鼓新场 。
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县枫香镇的苟坝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
会议争论得非常激烈,绝大部分人同意打打鼓新场,而毛泽东坚持打鲁班场,因为那里只有两个师,松动一点 。
后来,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统一了认识,决定攻打鲁班场 。
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主持政治局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小组,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 。
苟坝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七、会理会议 红军渡过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
由于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而且有的仗也没打好,出现一些埋怨情绪,这种情绪在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也有所反映 。
林彪一直埋怨尽走“弓背路”,要求走“弓弦”,走捷径 。
他给中央写信,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
会理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
1935年5月12日,张闻天主持会议并作报告,严厉批评林彪对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怀疑、动摇是右倾的表现 。
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
八、沙窝召开会议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8月19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标志着毛泽东在红军中的最高军事领导权的确立 。
扩展资料长征介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