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其人。详细为好( 五 )


首先 , 霍去病具有超平寻常的英雄气概 。司马迁说他“有气敢任” , 即不避艰险 , 勇挑重担 , 英武果敢 。从其作战记录可知 , 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 , 一是敢于冒险 , 二是凶狠顽强 。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 , 又经常是冲杀在前 。例如 , 他为票姚校尉时 , 居然仅率800骑兵而脱离大部队 , 追击数百里而与数倍于己的强敌(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 。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 , 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耍多于此数) 。又如 , 元狩二年秋 , 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 。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 。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 。霍去病当机立断 , 率先“驰入”匈奴军中 , “得与浑邪王相见 , 斩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势 。由此可知《汉书·霍去病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 。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 。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 , 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 , 孤军长驱直入.历经艰险 , “转战六日 , 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敌数千 。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 , 虽然获胜还朝 , 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 , 损失过半 。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 , 自可想见 。
其次 , 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 , 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 。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 , 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 , 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 , 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 , 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 。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 , 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 , 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 , 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 , 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
再次 , 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 , 无论是800人的“轻勇骑” , 还是l万人、5万人的大军 , 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 。如漠北之战时 , “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 。他们不仅武艺高强 , 而且作战勇敢 , 加上优良的装备 , 所以霍去病的部队很可能是汉军的精锐之一 , 战斗力远远强于“诸宿将所将士马” 。此外 , 在霍去病的麾下 , 还汇集了一些投降汉朝的匈奴族校尉 , 他们熟知匈奴道里 , 可以引导汉军长驱直入而不迷失方向 , 还可帮助汉军取食于敌 , 使他们得以轻装“绝大漠” , 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 , 捕捉战机 , 创造战机 。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对霍去病的宠信 , 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 。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 , 而最根本的原因 , 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 。当汉武帝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并嘱他前往察看之时 , 霍去病说出了“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也”的千古名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 , 才能够屡建奇劝 。
【霍去病胜利根本原因】
1.是国力的养成与利用 。自高祖至景帝 , 汉朝长期积储 , 府库充实 , 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 。汉武帝继位后 , 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 , 放弃“和亲” , 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 , 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与匈奴打了十几仗 , 匈奴的威胁基本得到解决 , 汉朝还收回了被匈奴侵占的河套地区 , 并在边疆地区大开官田 , 补修长城 , 屯军达10万人之众 。边疆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昌盛景象 。
2.是主动进攻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坚持执行 。汉朝建立后 , 始终面对强悍匈奴的军事威胁 。尽管汉初以来一直实行“和亲”政策 , 但无以数计的财物赠送并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 。文帝时 , 匈奴曾两次大举入侵 , 兵锋直逼长安 , 京城危急 , 满朝惊恐 。汉武帝继位后 , 一改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 , 放弃“和亲” , 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 , 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