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里所有学过的古诗( 五 )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
前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 , 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
起句很平实 , 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 , 让人觉得很亲切 。
三四句 ,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 , 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 , 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
虽然很辛苦 , 但他并不抱怨 , 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
后四句 , 路窄草长 , 夕露沾衣 , 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 , 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 , 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 朴素如随口而出 , 不见丝毫修饰 。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 , 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 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
“带月荷锄归” ,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 , 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
月下的诗人 , 肩扛一副锄头 , 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 ,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词,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 , 但余钟磬音 。
1、这首诗朴素地写景抒情 , 而意在言外 。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 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
2、起首两句写景 , 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 , 旭日初升 , 光照山上树林 。
3、三、四两句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
其中“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林扶疏 , 幽深清静的环境 。
“曲径通幽处”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20首 1、《诗经·采薇》 2、《春夜喜雨》 3、《黄鹤楼》 4、《行路难》 5、《使至塞上》 6、《天净沙·秋思》 7、《天净沙·秋》 8、《雁门太守行》 9、《春望》 10、《月夜》 11、《菊花》 12、《己亥杂诗》 13、《春夜落城闻笛》 14、《新雷》 15、《山居秋暝》 16、《卜算子·咏梅》 17、《送友人》 1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9、《赠花卿》 2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1到6年级学过的诗句、名言、词等,要求点开看 。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 它句式工整 , 富有韵律 , 易读易记 , 琅琅上口 , 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
小学生诵读古诗文 , 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 , 了解先辈的心境 , 开阔学生的视野 , 丰富他们的知识 , 加强人文修养 , 陶冶他们的情操 , 增强民族自豪感 , 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一、背诵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 。
俗话说“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 。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 , 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 , 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 , 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 , 首先就要多读多背 。
背诵是孩子的天性 , 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 , 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 , 实现“量”的积累 , 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 , 得到古诗词的浸润 ,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 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 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 , 搭建平台 , 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
-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说的真好)
- 同桌
- 所有过往,都是岁月的恩赐
- 墙壁|墙壁怎么手动打孔
- 春风十里,不如余生有你
- 结婚|结婚三金算在彩礼里面吗
- 寒衣节|2022寒衣节送寒衣烧纸画圈口子朝哪里
- 醒花|醒花要把花朵一起泡水里吗
- 紫薯|紫薯里面有白汁是正常的吗
- 《春闺梦里人》读后感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