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云锦的诗句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帮忙:解答诗句 。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写的一首咏七夕的词 。
《鹊桥仙》是这首词的调名,同时也是词的题目 。
这种调名和题目一致的例子,在唐、五代的词作中是常见的 。
到南宋以后,词和音乐的关系愈来愈远,才盛行在调名之外,另标题目,以表明所咏的事物和内容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纤云就是微云,飞星就是流星,银汉就是银河 。
微微的云彩,划过夜空的流星,遥遥的天河,这都是七月七日夜晚的特定的自然景象,不是一般的夜色的描写 。
弄巧,传恨,暗度,这是织女活的形象,是织女典型的性格和行为的描述 。
传说中的织女是织布的能手,织出的东西简直可以巧夺天工,胜过云霞的轻盈和绚丽 。
所以,旧时七月七日的晚上,无论宫廷民间,妇女们都要在月下庭中,陈设瓜果,摆下针线,乞求织女赐给她们织布、绣花、缝制衣服的慧心巧手,赐给她们一手好针线活 。
所以,七夕又叫乞巧节 。
弄巧二字暗寓了这许多丰富的内容 。
飞星传恨,这恨不是一般的恨,而是象白居易《长恨歌》里所写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 。
夜空的云彩象织女织出的云锦,划过夜空的流星象在为她传递夫妻不能团聚的怨恨,这时织女悄悄度过遥远的天河会牛郎去了 。
弄巧、传恨、暗度,这一连串的动作,写的很有层次,而且,把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好地起到了情景交融的作用 。
就此一句,便委婉、贴切地写出了七夕的特定的情景,这是很需要一番巧思的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金风就是秋风,玉露就是白露 。
这是秋日的特定景物 。
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 。
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真诚相爱的情侣能得到一夕的相逢,也就胜过了人间无数次的团聚,而且胜过不知多少倍了 。
真正的爱情是天河也隔绝不了的 。
有了这种真正的爱情,即使一年一度相逢,也是美好的,可贵的;没有爱的结合,哪怕终生朝夕厮守在一起,也没有意味 。
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看法,对爱情的看法,和那些通常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 。
在作者看来,织女是真正的高尚的爱的胜利者,并不是失败者 。
织女是很值得羡慕的 。
这一句实际上是在为全词的最末一句张本 。
下阕:柔情似水,假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遥接上阕暗度相逢的意思 。
由暗度到相逢,由相逢到深入刻画相逢后的情景,层次很分明 。
柔情似水,是说这织女会牛郎时的一片柔情,比眼前的银河水还清、还柔 。
以水比情,情深似水,水柔似情 。
两者联系起来,起到了互相衬托又互相深化的作用 。
佳期如梦,一年一度相逢,不知有多少情怀要倾诉,乍一相逢能没有如梦的感觉吗?这一夕相逢的佳期能不如梦境一般美好吗?这样深情的一对,能够暗度相逢,而且一年仅此一夕,他们能舍得分开吗?然而不愿意回去而又不得不回去,还得走鹊桥之路,这就是恨之所在 。
这一句极力渲染织女感情之深厚、真挚 。
联系着银河之水,联系着鹊桥之路,由情及景,由景及情,更由情景而深入到人物心理状态的揣摩刻画,委婉含蓄 。
这正是婉约派词人的特色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只要两个人的爱情真正是海枯石烂,真正是地久天长,又何必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 这首词共五十六个字,和一首七律的字数相当,只是句法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