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所作的全部诗词( 四 )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
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 。
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 。
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
文学赏析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
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
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 。
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
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
”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 。
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
”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 。
《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 。
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
”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 。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
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
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
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
”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 。
但是这些到了曹丕...
曹丕有哪些诗词歌赋? 曹丕诗词主要有:“《秋胡行》《燕歌行》《杂诗》《短歌行》《秋胡行》《歌》《十五》《临高台》《月重轮行》《董逃行》《于谯作诗》《孟津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于明津作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令诗》《东阁诗》” 。
1、曹丕诗词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
2、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
3、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
《燕歌行》诗词全文原 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 。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