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中国诗歌发展史论文( 三 )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 。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 。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 。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 。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 。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 。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 。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 。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 。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 。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 。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 。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 。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 。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 。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 。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 。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 。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 。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 。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 。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 。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 。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 。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 。《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 。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 。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 。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 。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 。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 。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 。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