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中国诗歌发展史论文( 四 )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 。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 。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 。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 。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 。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 。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 。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 。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 。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 。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 。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 。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 。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 。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 。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 。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 。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 。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 。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 。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 。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 。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 。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 。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 。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 。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 。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 。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 。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 。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 。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 。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 。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 。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 。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 。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 。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 。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