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白帆在哪本诗集( 五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作品赏析:《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
首联直扣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
颔联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坐船刚刚还在三峡里穿行,两岸所能见到的处处是崇山峻岭,待到渡过荆门山,长江江面突然开阔,浩瀚渺茫,两岸都是平旷的原野 。
这使长期生活在蜀地的诗人欣喜万分,并迅即将这种感受写入诗中 。
两句中的第二字炼得好,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野,着一“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 。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作品赏析: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