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如何写?

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在本课教学中实践的比较好 。教学课文时 , 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先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一段课文 , 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选择下面的内容 , 并且将主导权交给学生 。实践证明 , 虽然学生在发挥主动性、当小老师时 , 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 , 语言表达也不很到位 , 但是只要教师耐心指导 , 经过长期的训练以后 , 学生必定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甚至是优秀的“老师” 。其实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 有着自己的创新 , 也值得教师去学习借鉴 。比如:小老师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时 , 张国辉同学想到了“请穿白球鞋的同学起来读这一段” , 这个办法新奇有趣 , 学生参与兴趣极高 , 调动起了课堂气氛 , 当然朗读效果也就很好了 。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 , 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如何写?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 , 只有通过想象 , 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 , 进而理解这些经验 。由此可见 ,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 是模糊的 , 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因此 , 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 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 , 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 。比如讲《黄山奇石》一文 ,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仙桃石像天上飞来的一个大桃子 , 落在山顶上有一个桃子似的大石头 。怎样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含义呢?于是我问学生:“这块石头的样子像桃子 , 可以称它为‘桃石’ , 为什么前边还要加一个‘仙’字呢?”这一问 , 学生们开始动脑筋了 , 有的说:“加了一个‘仙’字 , 表示它很神奇 , 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说:“加里一个‘仙’字 , 表明它有灵气 。”还有的说:“加一个‘仙’字说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这个机会我总结说:“看 , 这么一个普通的桃石 , 前边家了一个‘仙’字 , 会使我们产生了这么多的联想 , 而这些联想都是我门根据这个桃石 , 想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 (天上掉下来的 , 有灵气 , 神仙放到那里的)这就是想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 , 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飞来得一个大桃子 , 落在山顶的石盘石上”进行比较 , 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 。于是我抓住这两个词 ,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我问学生“桃石会飞吗?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 。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 , 变静为动 , 把这块桃石写活了 , 寓于了神气的色彩 , 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就这样 , 我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