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金沙江的诗词( 三 )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
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过程 巧渡金沙江的幕后故事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背景:1935年3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毛泽东等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 。
为了将滇军调离云南,中央红军主力前锋逼近贵阳,吓坏了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蒋急调包括滇军在内的各路国民党军来贵阳“保驾” 。
当敌军纷纷向贵阳集中时,红军龙首轻摆进入云南,之后又在5月初渡过金沙江 。
毛泽东在山洞指挥渡江 这原是金沙江北岸马帮们食宿的一排山洞 。
洞壁尖石峥嵘,地面凹凸不平 。
最西首一个独立的套洞,虽是里外两间,但总共不到10平方米 。
9月12日傍晚,采访人员来到这里,但见洞外山花烂漫,残阳如血 。
71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这里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 。
据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毛泽东一天行军100公里赶到这里后,和警卫员一起动手,以两只装文件的铁皮箱铺上油布做办公桌,拿背包当凳子开始工作 。
山洞里架了4部电话机,毛泽东在这里住了一天一夜,吃了两顿饭 。
红军到来时正值春令,云岭之南花红叶绿,蜜蜂群舞 。
红军在云南收获重礼——缴获了云南军阀龙云送给国民党中央军的20份云南军用地图以及宣威火腿、云南白药等大批物资 。
龙云原打算用飞机运送,但飞行员当天生病,不得已改用汽车,汽车却糊里糊涂驶入红军驻地 。
在云南,毛泽东“故伎重演”,红军兵逼昆明 。
龙云不谙前鉴,全省调兵“勤王” 。
位于昆明以北100公里的金沙江一带顿显兵力空虚 。
1935年5月初,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乘机奔袭金沙江 。
红军抢占渡口无一伤亡 9月12日,采访人员来到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皎平渡村 。
皎平渡位于金沙江南岸,北岸就是四川省,当年红军从这里渡过金沙江 。
村民裴清给采访人员讲了他的岳父张朝满、岳父的堂兄张朝寿帮助红军渡江的故事 。
两位老人都已去世 。
张家兄弟原住在离皎平渡不远的洪门厂村,是地主家的佃户和船工,张朝寿在村头开了一个小旅店 。
1935年5月3日晚上,全村都已沉睡,惟独张朝寿的小店还亮着灯火 。
突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
张朝寿开门一看,是戴八角帽的红军——这是中路纵队干部团的先遣战士 。
干部团由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抢占皎平渡 。
红军请张朝寿帮忙找船只渡过金沙江 。
当时,皎平渡的头人已接到区公所“鸡毛火烧信”(一种附有鸡毛、火炭表示十万火急的信),把船集中到了北岸 。
一位腰插驳克枪的红军指挥员看到张朝寿光着上身,连件衣服都没有,就把自己的棉衣脱下送给他 。
由张朝寿带路,红军很快来到皎平渡,缴获了一只运送国民党便衣探子的船 。
一个排的红军渡过金沙江,摸到北岸的国民党厘金局(负责征收来往客商的税金,国民党政府由此控制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