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看菊花》说课稿怎么写?( 五 )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 。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 。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写信 。” 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 要意思 。
2、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在这里,我让孩子再读课文2——5小节,首先让他们了解秋姑娘给朋友写信的内容 。然后,我归谬激疑故逗学生,设问如下:“小朋友,秋姑娘对朋友真是非常的关心 。不过老师想让秋姑娘把信的内容换一换,让青蛙路上多加小心,让松鼠盖好被子,让大雁准备充足的食品,让山村孩子多给小树浇水,你们说老师的建议行不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表见解,纠正老师的谬误 。这样的操作形式意在为孩子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激活了他们潜在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细致入微的关爱 。
3、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在这里,我首先举例示范 。在枫叶形的信纸上,依据课文内容,用书信的形式,实物投影秋姑娘给大雁的信 。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这里只要任选一个说 。这样,我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2——5小节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 。这时候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