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 , 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 , 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 , 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 , 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 , 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
(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 , 走到了作者的面前 , 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 , 水 , 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 , 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 , 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 , 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 , 他就站在门口 , 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 , 是肥是瘦 , 是黑是白 , 等等 , 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 什么样的鞋子 , 什么样的发型 , 等等 , 再接下来 , 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 , 鞋子的颜色 , 甚至是品牌等等 。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 , 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 , 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 , 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 , 又用“偷偷地”修饰 , 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 , 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 , 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 , 最活泼的时期 , 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