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九 )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
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
俗语:“京官不好当 。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
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
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 。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
享年六十六岁 。
二.典故1,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 。
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 。
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
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
三.名句苏轼的名句太多了,就随即来几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回首想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