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四 )


◆梅尧臣之一:安徽省九华山天台正顶,也有五株高达数十米,胸径近一米的古银杏,根如龙蟠,巨干参天,枝叶茂密,硕果累累 。
据树前古碑记载,此树为商朝栽植,树龄已有三千年之久 。
宋朝梅尧臣的诗赞颂了这株古银杏,形象化的描绘了银杏的风貌和身世 。
百岁皤根地,双阴净梵居 。
凌云枝已密,似践叶非疏 。
之二:梅尧臣以该五言古诗描述了中原人民认识和栽植银杏的经过 。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
吾乡宣城郡,多以此为劳,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
剥核手无肤,特置宫省曹,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
金鳌文章字,分赠我已叨,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一世走尘上,鬓颠得霜毛 。
魏帝迷远图,于吾求鸭脚,乃为吴人料,重玩志已惬 。
江南有佳木,修耸入天插,叶如栏边迹,子剥杏中甲 。
持之奉汉宫,百果不相压,非甘复非酸,淡苦众所押,千里兢齐贡,何异贵争婕 。
百岁皤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
高林似吴鸭,满树蹼铺铺,结子繁黄李,炮仁莹翠珠 。
神农本草阙,夏禹贡书无,遂压葡萄贵,秋来遍上都 。
◆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科学家、植物学家、哲学家 。
歌德曾寄给玛莉安.魏尔玛一片银杏叶,并于1815年9月15日在法兰克福的Gerbermuhle城堡向她和她的朋友朗诵了该诗的初稿 。
1815年9月23日,他最后一次见到玛莉安.魏尔玛,带她观赏了那棵银杏树 。
歌德在其诗中亲自贴上的两枚银杏叶即采自该树,可惜该树现已不在了 。
此后歌德将该诗写下并粘上了两枚叶片,于1815年9月27日寄给了玛莉安.魏尔玛 。
因此该诗落款时间“1815.9.15”是指歌德在Gerbermuhle朗诵的那个晚上 。
该诗载于歌德的著作“West-?stlichen Divan”中,收录于1819年出版的《Suleika》之中 。
Suleika即为玛莉安.魏尔玛 。
在该书中,歌德按照字面推理,将题目中的“ginkgo”改写为“gingo”二裂银杏叶生着这种叶子的树木从东方移进我的园庭;它给你一个秘密启示,耐人寻味,令识者振奋 。
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在自己体内一分为二?还是两个生命合在一起,被我们看成了一体?也许我已找到正确答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难道不感觉在我诗中,我既是我,又是你和我?郭沫若——银杏?? 《银 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
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
??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
有关秋天的名家名作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诗人 。
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过去》《迟桂花》等 。
故都的秋 作者: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