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二 )


进入“谈心吧”,站在孩子的立场,把自己当做文中人,把老师当做“母亲”,就一些实际问题谈自己真实的看法 。让学生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一开始谈论这个问题时,是片面的,认为她是为了家庭而忽略了孩子 。我于是引导:原来这样做也可以成为一位好母亲,那以后当我的孩子想出去时,我就说行行行,等我忙完了就去,但就是不去(笑) 。立即有学生发言: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对母亲进行评价,从母亲忙碌于家务中脱不开身来评价,她是一位好母亲;但从因为孩子小,就不兑现对带他外出的承诺评价,她不是一位好母亲——这样做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理 。(全班同学笑着给他鼓掌!)
最后进入“写作吧”,学了本文,体会了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给出四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采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并口头描述,达到授人以渔、学以致用的目的 。
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并且要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
这节课的设计和引导方式还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会在以后教学中通过再实践、再反思改进的 。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 。课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课文大量运用心理活动的写法,很好地刻画了孩子的内心的变化,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好教材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聚焦插图,体会人物内心 。
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语文书上的插图非常丰富,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难理解段落的一个形象解释 。教学中借助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课书中两幅插图聚焦课文第四段和第六段即无聊的活动、以景衬情 。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看图,图文对照,第一幅插图上为什么有四个“我”?用笔在图中标出“我”分别在干什么?课文段落中,为什么一连写了五个“我”?能省略吗?学生明白“我”跳房子、看着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是我焦急、无聊的表现 。第二幅插图重点关注“我”的表情,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失望,忽然明白了时光已经过去了,不再回来了 。通过聚焦插图,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插图,注释插图,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