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中:清、晴、心三字是同韵吗?

格律诗词中:清、晴、心三字是不同韵的 。
1. 清(qīng) 。
2. 晴(qíng) 。
3. 心(xīn) 。
从清、晴、心三个字的韵母发声来看,应该是不同韵的 。如果整首诗中以"清"的韵母作为韵脚的话,那"心"在格律诗中就是假韵,但是它不影响整首诗词或歌赋的立意和朗读 。相反,它会增加作诗词歌赋的用字的数量,使作诗词歌赋更容易一些 。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
古代诗词格律与诗词关系 没有格律就不能称为诗词,只能称为随笔或古文 。
诗词不仅仅是意境美,还需要音韵美,格律就是其音韵美的体现,想必你也多少读过一些古人的名篇,是不是意境美的同时也觉得朗朗上口?这就是格律的作用了 。
如果你想学习诗词的格律,初学最好买些系统性介绍格律的书籍,当然,硬套格律去写诗词是不对的,你可以先熟悉格律的用法规律,当你能比较好地用意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再开始尝试依照格律,活用格律才是正途,若为了格律而改变内容就本末倒置了 。
格律是为了诗词内容更好地表达而存在,所以,其实要学格律很容易,但真正能够用好格律很难 。
格律诗词中:清、晴、心三字是同韵吗?

诗词与诗词格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格律诗可以分 绝句 和 律诗;从形式上看 律诗 每首八句,绝句 每首四句。
从行数上来看,可以分为(绝诗)和(律诗);从字数上来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诗 。

【格律诗词中:清、晴、心三字是同韵吗?】

若两者兼顾起来,则可以分为(五绝)、(五律)或(七绝)、(七律) 。
具体说明如下 。
五绝: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 。
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
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
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
准确地说,格律诗还应包括排律 。
排律每首十句或十句以上,每句一般为五言 。
...
古诗词欣赏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的格律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 。
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 。
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 。
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 。
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 。
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 。
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 。
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 。
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
关于学习诗词的格律,韵脚,平仄等,有没有推荐的 怎么学写好诗句首先是诗词的格律,近体诗的格律是很容易讲清楚的 。
绝句或者是律诗,第一个原则必须是押平声韵,韵脚的字一定是平声的,转化成我们现代汉语来说,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声和第二声 。
第二,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其实,近体诗--绝句和律诗,翻来覆去,就这么四种格律 。
第三、写诗的时候,整首诗能否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能否把诗人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练得是不是多,并且是不是读了足够多的古人的经典作品,把这些经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诗的感觉之后,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础上作出有诗的韵味的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