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五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3、拉祜族 (l h z)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 。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 。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 。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4、黎族 (l z)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 。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 。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5、珞巴族 (lu b z)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 。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老习惯 。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6、满族 (mn z)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 。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7、毛南族 (mo nn z)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 。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8、仫佬族 (m lo z)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9、普米族 (p m z)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 。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
少数民族的风俗有哪些|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40、羌族 (qing z)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