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毛泽东 咏梅 诗配图?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二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杂言诗梅花落(宋)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化无霜质 。
霜天晓角梅(宋)范成大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西江月惠洪,字觉范,筠州人 。
俗姓彭 。
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 。
为谁风鬓涴啼妆 。
半树水村春暗 。
雪压低枝蓠落,月高影动池塘 。
高情数笔寄微茫 。
小寝初开雾帐 。
石州慢(宋)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
天崖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
情切 。
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
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于归时说 。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
清平乐(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点绛唇赋梅(宋)周必大 踏白江梅,大都玉软酥凝就 。
雨肥霜逗 。
痴呆闺房秀 。
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 。
君知否?却嫌伊瘦 。
又怕伊僝僽 。
梅花明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
春掩残香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
梅花明高启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李花前 。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
折红梅吴感,字应之,吴郡人 。
天圣二年以省试第一 。
喜轻澌初泮,微和渐入,芳郊时节 。
春消息,夜来陡觉,红梅数枝争发 。
玉溪仙馆,不是个、寻常标格 。
化工别与,一种风情,似匀点胭脂,染成香雪 。

【谁有毛泽东 咏梅 诗配图?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重吟细阅 。
比繁杏夭桃,品流真别 。
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谢池风月 。
凭谁向说 。
三弄处、龙吟休咽 。
大家留取,时倚栏干,闻...
毛泽东诗词咏梅背景 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
毛泽东诗词赏析——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鉴赏】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
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
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这梅花是清丽淡雅的,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 。
清代宋匡业《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 。
”这梅花是超凡脱俗的,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 。
宋代陈亮《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 。
”这昭示着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 。
元代王冕的《墨梅》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赞颂了梅的清雅高洁的内在美 。
而咏梅诗词最多的名家,当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此类题材的诗词在百首以上 。
他笔下的梅,风姿各别,寄托的情思也因事而异,其中,《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
在这首词中,他以孤高寂寞的梅花表现自己的操守和傲骨,被后人广为传颂 。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表明了创作契机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 。
“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