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百思特网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古代思想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他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性都差不多,后天性因为习惯和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而同样是儒家学派的荀子则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表现出来的善是由后天努力、环境、教育等外在因素约束自我而成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另外一位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人称“亚圣”的孟子,则是“性善论”的代表人物 。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意思是人性是向善的,就像水会往下流一样自然 。
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不仅在东方哲学世界,在西方的哲学世界也非常常见,苏格拉底、柏拉图都认为人性本善,而哲学家奥古斯丁、霍布斯等则认为人性本恶 。而大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人性论》中也说到: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人性中的恶是源于生存的本能,人性中的善源于同情心 。显然对于人性善恶,经过了数千年的争论,并没有一致的观点 。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那孟子的性善论还有哪些思想内涵?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孟子和孔子思想有什么异同?这正是今天要带给大家的内容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孟子的一生 。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跟古希腊另外一个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时代的人,他本名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在今天山东邹城一带 。他的祖先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孟孙氏衰落后,一部分人迁到了邹国,孟子就在哪里出生的,而到了孟子这代,他们家族也没有什么贵族光环了 。所以,孟子其实和孔子差不多,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
孟轲在成为孟子之前,其实也是个熊孩子,好在他有一个精通教育心理学的母亲,传说孟子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小孩的妈妈,有很多“孟母教子”的小故事 。比如“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等等 。其中孟母三迁说的是,孟母为了不让孟子和其他熊孩子在一起,还曾搬了三次家,显然她已经懂得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当然,孟母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传说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母亲问他:“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被吓到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怠慢学习 。


孟子的人性论|从孟子儒家思想,看思想家对人性的解读



在母亲的影响下,孟轲果然学有所成,接着他师从孔子的孙子的弟子,算起来是孔子的第四代传人 。这时候的孟轲已经被尊称为孟子了,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游历之路 。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可是他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 。经过二十几年的游历,没有啥实际成果,于是归隐故土,和弟子们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百思特网书 。
说到《孟子》一书,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等等经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 。《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灵魂和基础,《四书》是宋代每年的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开始以“孔孟”并称 。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为“亚百思特网圣公“,“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