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优秀读后感怎么写?( 七 )


三、好的教学来自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 ,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真的很新鲜 , 第一次听说过的 , 尽管如此 , 但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 。我们知道 ,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 学生只是被动的学 , 学生被教师当成盛知识的容器 。而教学的方式只要是“填鸭式” , 教学的评价标准以教师定的分数为算 ,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使教育教学事倍功半 。因此 ,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 一种反传统的教学方法腾空出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课堂模式 , 这种模式体现了学生和学习的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为重要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也被滥用 , 具体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 , 教师的主导的作用被很大程度地放弃 , 教师成为课堂的“甩手掌柜”;而学生学习很热闹 , 但没有序列 , 没有深入 , 往往浅尝辄止 , 有的认知还有偏颇 , 所以帕尔默说:“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 , 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 , 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 , 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 。”所以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 。这样让我们感到似乎课堂改革进入一个怪圈 , 像玩翘翘板似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人无所适从 , 让人困惑、疑虑 。而帕尔默却在本书中为我们拨开云雾 , 指点迷津 。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 , 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 , 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 , 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 , 要么教师成为权威 , 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 。所以他在书中提出:“也许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 , 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 , 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那么什么是“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 。在课堂上 , 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 , 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 , 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 , 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 , 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 , 课堂不仅是学生舞台 , 也是教师的舞台 , 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 , 正如《学记》所言:“教学相长” 。我很赞同他这样的观点 。当下 , 我们正在进行高效课堂建设 , 在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的同时 , 也不能忘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组织、引导、启发作用 ,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天地 , 让真正好的教学源自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 我期待着 , 努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