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古代有哪几种称呼( 四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 , 万里送行舟 。
〔赏析〕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 , 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
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 , 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 ,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诗的前两句点出了诗人渡荆门壮游楚国故地的目的 。
诗人经巴渝 , 过三峡 , 渡荆门入楚 。
渡过荆门之后 , 就漫游到开阔旷远的楚地了 。
坐在船上极目远眺长江两岸一路壮丽多姿的景色 , 快速流动的崇山峻岭随着船的飞流直下而逐渐隐退 , 直至消失在平野的尽头 , 别具空间流动感 。
从荆门望去 , 滚滚大江东逝去 , 好像流到荒漠之外 , 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 , 一个“入”字形象生动 , 自然贴切 。
“山随平野尽 , 江人大荒流”一句气势博大 , 是胜炙人口的名句 。
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 , 诗人豪情万丈 , 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
接下来月下飞天镜 , 云生结海楼”写长江白天和夜晚时的景色 , 晚上映在江面上的月亮的倒影 , 好像是从天外飞来的明镜 。
白天 , 抬头仰望辽阔的楚天 , 彩云悠悠 , 变幻无穷 , 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
这两句把诗人初次离家远游的新鲜、惊喜表达出来了 。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 , 虽然楚地风光、楚天景色那么壮美辽阔 , 诗人仍然想念的是故乡的山水 。
这里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 , 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 , 言简意丰 。
由于诗人选取日、月、江 。
天这样瑰丽大气的意象 , 显得大气磅礴 , 风格雄健有力 , 描写又逼真如画 , 意境高远 , 成为李白描绘祖国壮丽河山著名的诗篇之一 。
(李白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3 回复:古诗词赏读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① , 竹中窥落日② 。
鸟向檐③上飞 , 云从窗里出 。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
③檐(yán):房檐 。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
山峰环绕 , 竹木茂盛 , 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 , 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
(吴均)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0 回复此发言--------------------------------------------------------------------------------4 回复:古诗词赏读人日思归①入春才七日② , 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③ , 思发在花前④ 。
[注释]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
归:回家 。
薛道衡在隋文帝开皇四年(584)的岁末出使南方的陈朝 , 这首诗就写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七 。
② 入春才七日:正月初一为春节 , 所以称人日是入春刚刚七天 。
③ 落:落(là)后 。
落雁后:落在大雁的后面 。
④ 思:对家乡的思念 。
[解说]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 , 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 , 时间虽短 , 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 。
七天和两年的对比 ,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
大雁是候鸟 , 每年春天北归 。
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 , 自己却没有回家 , 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快乐的 , 自己因为思乡 , 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
(薛道衡)作者: 秦楼月 2005-8-19 10:31 回复此发言--------------------------------------------------------------------------------6 回复:古诗词赏读山中长江悲已滞① , 万里念将归② 。
况属高风晚③ , 山山黄叶飞 。
[注释]①滞:停顿 。
这里是说长江流得太慢了 。
②这句是说盼望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 。
“万里”是夸张的说法 。
③况属:况且遇上 。
属:这里的意思是遇、逢 。
[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客游蜀中(今四川)时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