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的作者是什么,什么朝文学家( 二 )


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 , 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 , 在情景交融的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 , 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 , 整首诗的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 , 虽曰尚清高 , 然个个要官职 , 这边一面清谈 ,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 , 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
”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 。
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 , 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 , 却能做到“无车马喧” , 不染世俗之事 。
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 。
心静 , 境自静 。
无求名求利之心 ,  即使身居闹市 , 也宛如在山 。
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 , 亲切感人 。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
“鸟倦飞而知还” , 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 , 心神契合 , 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 归宿 。
古诗词饮酒其五 《饮酒》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 , 决心归隐田园 , 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
《蝉》作者:虞世南 (唐)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作者托物寓意 , 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 物我互释 , 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 , 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
诗词曲五首 。
解释 。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参考译文】谪居楚水之地 , 使人倍觉凄凉 , 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
怀念故人 , 徒然吟诵《》 , 此番归来 , 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 , 恍如隔世 , 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 , 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 , 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 , 令人意兴焕发 , 更有一杯美酒 , 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参考译文】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 , 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 , 把它磨洗一番 , 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 , 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里 。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参考译文】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 精通了一种经书 , 终于取得功名 , 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 , 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 , 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 , 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
想到前兵败江西 , 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 , 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 , 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坡全军覆没 , 身陷敌手 , 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 , 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
自古人生在世 , 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 , 死得其所 , 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苏轼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