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是,字,词诗意思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开:开掘;开通 。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
李白《望天门山》诗歌鉴赏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作者小传】: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内容】: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十一队;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
《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 。
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 。
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 。
《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 。
李白诗'天门中断……'" 。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 。
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 。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 。
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 。
回:此为转折意 。
【赏析】:此诗为开元十三年(725)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是,字,词诗意思】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
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
”“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 。
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
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 。
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散文诗两首
- 愿望清单
- 别让期望误导了感知
- 《望月》经典读后感有感
- 《地狱里的希望》经典读后感有感
- 转眼又是一年,希望就在心间
- 鼓励孩子|鼓励孩子的经典100金句,对孩子鼓励与期望的话
- 史上最漫长的一场战争:理性控制欲望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