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点面结合的作用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 不是孤立存在的 , 描写的景物也一样 , 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 ,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 , 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 , 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 点面结合 , 烘云托月 ,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 , 更有特色 。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 , 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 是诗的中心 ,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 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 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 ,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指出一点 , 隐括全面 。
诗歌鉴赏中,什么叫点面结合 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 , 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 。
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 , 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 , 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 。
例如 , 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 醒醉更无时节 。
活计绿蓑青笠 , 惯披霜冲雪 。
晚来风定钓丝闲 , 上下是新月 。
千里水天一色 , 看孤鸿明灭 。
” 其中 , 风定钓丝闲是一个点 , 上下新月 , 水天一色是面 , 点面结合是为了使描写立体化 。
诗词中点面结合的作用

点面结合的诗句 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
“蓑 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 , 但处在非常显眼的 位置 , 是诗的中心 ,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 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 , 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 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 , 并在“山”“径”前 冠之以数量词“千”“万” ,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 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点面结合的写景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叶子出水很高 ,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天里的星星 。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象闪电般 , 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 。
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 , 遮住了 ,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荷塘月色》============这个是典型的点面结合的例子 。
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 , 然后逐点逐点写 。
其实在散文名家的文章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
至于什么题材比较好写 , 倒难说 。
一般写景 , 不点面结合才是最难的 。
点面结合 , 写什么景都比较容易的 。
可以先面再点(如上文) , 也可以先点再面 。
你就写春天的景色、夏天的景色……等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
试试看!
写一句,点面结合的句子 一、《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叶子出水很高 ,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
层层的叶子中间 ,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 有袅娜地开着的 ,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天里的星星 。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象闪电般 , 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 。
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 , 遮住了 ,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这个是典型的点面结合的例子 。
先从面上说整个荷塘的风致 , 然后逐点逐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