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慢燃|蒙牛慢燃纤维奶昔代餐( 二 )


同时 , “慢燃”针对微商的招商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 招商层级由过去的3个层级变为2个(高级合伙人、城市合伙人) , 取消了城市经理这一级别;消费层级则仍保留两级 , 但叫法由过去的创客、体验官 , 变为办理季卡、月卡 。
轻享公司称 , “新制定的模式已经给几家律师和蒙牛法务看过 , 也向工商部门请教了 , 会合法合规运营 。”
针对优选千通京山传销案、蒙牛对微商团队如何进行管理等问题 , 截至发稿 , 蒙牛方面尚未进行回复 。
新总裁上任三年与伊利营收差距日益拉大在中国乳业的各项排行榜中 , 伊利和蒙牛这两家巨头近年来始终位居榜单的前两名 , 然而其差距却在逐年拉大 , 并有渐行渐远的趋势 。
据两家公司的财报显示 , 2018年度 , 伊利总营收795.53亿元 , 蒙牛689.77亿元 , 伊利领先蒙牛105.76亿元 , 两者相差约15% 。
表面看 , 这个差距并不大 , 但反映在净利润指标上 , 伊利2018年净利润为64.52亿元 , 蒙牛2018年净利润仅为32.03亿元 , 不足伊利同期的二分之一 。15%的营收差距 , 带来了超过100%的净利润差距 , 反映了蒙牛在成本控制和盈利百思特网能力上与伊利的巨大差距 。
更为严重的是 , 在收入增长方面 , 伊利2018年同比增长16.89% , 蒙牛同比增长14.7% 。在收入基数小于伊利的情况下 , 蒙牛成长性同样落后 , 这意味着蒙牛与伊利在未来的收入差距有可能越来越大 。
而此前三年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此前的2017年 , 蒙牛与伊利的营收差距为73.92亿元 , 2016年 , 蒙牛与伊利的营收差距为65.33亿元 。
从65.33亿 , 到73.92亿 , 再到105.76亿 , 虽然仍同列于国内乳业第一阵营 , 但“乳业双雄”正渐行渐远 。
从2016年到2018年 , 正是蒙牛总裁卢敏放上任的三年 。2016年9月 , 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 , 雅士利(蒙牛旗下子公司)总裁卢敏放 , 接替孙伊萍出任蒙牛总裁 。而正是因为雅士利 , 蒙牛在2016年 , 发生了其上市以来罕见的巨亏——净亏损7.51亿元 。蒙牛在当年财报中表示 , 发生巨亏主要是因为计提旗下子公司雅士利的商誉减值和出售库存大包粉导致的一次性亏损 , 并非出自主业亏损 。
据了解 , 2013年6月 , 蒙牛以124.6亿港元的代价并购广东乳企雅士利 , 这曾是国内奶粉行业当年最为显赫的并购大戏 , 然后后面的发展则显示这场收购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雅士利不但没有给蒙牛带来多少利益 , 反而营业收入连年下滑 。据统计 , 雅士百思特网利2013年当年收入38.90亿元 , 2015年则已下滑至27.61亿元 , 2016年上半年收入更是仅为11.47亿元 。

【蒙牛慢燃|蒙牛慢燃纤维奶昔代餐】

更为严重的是 , 拖后腿的雅士利2016年上半年还以12.3亿港元收购连续多年亏损的多美滋中国 。蒙牛在当年财报中指出 , 自收购多美滋以来 ,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 多美滋为蒙牛贡献收入1.01亿元 , 但同时为蒙牛带来净亏损5590.5万元 。
为扭转蒙牛颓势 , 背负着沉重包袱上任的新总裁卢敏放这三年来也在不断推出新招 。比如2018年年报中提到的:加強数字化营销建设 , 深化渠道和终端建设 , 推广B2B新零售模式 , 赋能经销商 , 提升销售力;积极布局智能无人便利店 , 并以奶昔牛奶慢燃等产品积极探索社交零售 。
专为微商渠道供货的“慢燃”产品正是蒙牛发力新零售渠道的表现 。
2018年1月 , 蒙牛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 , 公司旗下新品慢燃纤维奶昔牛奶正式投产 。这款产品只通过微商等新零售渠道投入到市场 , 微商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 即线下门店销售也需要通过微商来订货 。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 , 进入微商渠道是蒙牛在“双千亿目标”与行业竞争背景下 , 积极探寻新销售渠道、发展增量市场的举措 。另据相关报道 , 蒙牛集团品牌项目负责人王静波曾对代理表示 , 蒙牛集团计划到2020年实现“双千亿目标” (即市值和销售额均达到千亿) , “慢燃”新零售被纳入主力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