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十 )


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
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 。
但对纪实性的理解 , 至今仍有较大分歧 , 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 , 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
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 , 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 , 要把事件的经过 , 人物的真实 , 场地的实景 , 审察清楚了 , 然后才提笔伸纸 。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 。
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
”(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 , 《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 , 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 。
也就是说 , 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 , 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 , 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 , 某些细节的虚构 , 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 , 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 , 被允许的 , 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
……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 。
”(韩少华《散文散论》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 , 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 , 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 , 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 。
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 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
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 。
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 , 是因为人们写散文 , 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 。
供实用的散文 , 只能严格地写实 , 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 , 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 , 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 。

【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