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沁园春·雪》是胡乔木写的,真的吗( 四 )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
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
“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 。
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
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 。
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 。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 。
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 。
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
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 。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
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 。
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
4.创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 。
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 。
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 。
“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 。
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 。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
沁园春·雪作者究竟是谁 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 。
1945年10月,毛泽东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 。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
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
沁园春·雪(27323人评分) 8.3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江歌罢掉头东,全诗内容是什么 1. 全诗内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2.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
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