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怎么写?( 四 )


在假期中 , 完全以一种放松的心情再次品读 , 感受颇深 。对于这部清代封建小说 , 鲁迅曾有过如此的评价 。“如集诸碎锦 , 合为帖子 , 虽非巨幅 , 而时见珍异 。”对于此 , 但却也深有同感 。“学而优则仕” , 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 。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圆如意 , 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 , 为了财富 , 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 , 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 , 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 , 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 , 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 , 消得人憔悴 ,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 , 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 。
读书 , 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 。王国维说得很好 , 读书分为三个境界:一是立志 , 二是奋斗 , 三是成功 。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 , 第一步——立志 , 就走错了 。在我看来 , 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 , 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 , 吸收营养 , 再促进自身生长 。只可惜 , 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 , 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 , 却忽视了吸收 。读书对他们来说 , 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 。一旦达到目的 , 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 。这些人 , 即使读一辈子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 。当然 , “世人皆醉我独醒 , 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 。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 。在牛背上 , 他仍旧博览群书 , 更自学成为了画花卉的名笔 。但王冕性情不同 , 不求官爵 。能在功名面前 , 心如止水 , 不为所动 , 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
对于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和官场的黑暗 , 儒林的堕落 。作者感到非常的感叹和痛心 。但作者同时也感到了自己做为一个民间学士 , 势单力薄的无奈 。对此他不能抵抗 , 他只能选择叹息多余激情澎湃的斗争 。吴敬梓用他的一枝老笔写尽了几百年儒林人士的悲痛叹息 , 写尽了作者一个一辈子盼望期许的盛世儒林 。作者希望他能激起 , 所有正直文人的内心共鸣 , 重寻儒林的那条正洁古路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确堪称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