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短文、片段( 八 )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
一篇与中秋有关的美文,600字,文章内容可以是写景,也可以是写人...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 。
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
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 。
云生月隐,神秘、迷离 。
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 。
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 。
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 。
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
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 。
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 。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 。
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 。
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 。
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 。
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 。
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 。
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
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 。
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