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怎么写?( 六 )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
六、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 。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一颗好奇心牵引着去求索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 。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 。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 。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 。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 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
③、使用排比 。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去读?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
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