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说课稿怎么写?(12)


(这样的导入,联系生活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 。)
导入之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和目标,定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
二、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品读结合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 。”在这一板块中,我采用“朗读”策略,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课堂琅琅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了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读 。
1、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依靠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2、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欣赏,与大家交流 。
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二要说出自己的体验 。三要读出正确的情感 。
这一步是学生个性化品读文本 。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品味语句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适时以身说法,以期师生共鸣 。让学生进入个性阅读的空间,在阅读中既审视作者、文本,又观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
3、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让学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过联想、想象,以“生命像……”开始,写几句形象的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然后在课堂交流、共享 。
这样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 。
4、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第三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大胆质疑 。学生对文章当中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质疑,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探求解决问题方法 。除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再设置两个问题:
⑴ 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说成是小树,生命与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⑵ 通过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 。这样看来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