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说课稿怎么写?(11)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依据
为学生营造阳光明媚、温馨舒适、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通过朗读领悟、合作讨论、质疑创造、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诱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所以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
第二环节:走进文本 。以读为本,品读结合,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对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读:
阅读一:咬文嚼字,读懂文章;
阅读二:寻章摘句,读出自己;
阅读三:联想想象,由读到写;
阅读四:质疑问难,读出问题;
阅读五:背诵警句,积累巩固 。
第三环节:走进生活:比较阅读,延伸课堂 。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和依据
我所任教的班级,城区学生居多,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语文基础较好 。另外初三学生,生活的体验、语言的积累较之低年级学生有较大的优势,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也有了发展,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 。并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学生一定喜欢 。但文章中有不少语句含义很深,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相当大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体会自由谈,教师适当点拨,不硬性强求 。
四、困难对策及依据
由于初三学生的经历及认识有限,文中一系列具体形象所运含的深刻意义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学生可能理解不透彻 。老师应恰当加以点拨,方可深入体会 。另外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构建开放课堂,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要尊重个性体验 。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激发学生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究兴趣 。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寻常的话题,也是人类恒久的话题 。试想一下,当你只身一人站立在广袤无边的大沙漠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深入: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荫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