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演讲稿怎么写?( 二 )


我知道,依然有人质疑心理学的科学性,就像作者在第七章说的,心理学的许多实验是在严格条件控制下的实验室里完成的,而且有些“被试”居然是小白鼠之类的小动物 。而人的心理是那么复杂,因此外行们借此攻击心理学理论的科学,质疑心理学家的努力 。
人们抱怨:“啊,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他们攻击心理学实验,但其实他们对心理学实验目的存在着误解 。他们不知道,心理学实验也是严格设计的,也会模拟现实的情境 。如果没有认真去了解,谁又能明白心理学呢?
我越来越觉得心理学家是最聪明的学者,心理现象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也不是稳定的物质,心理学家却能在千变万化中找到基本的规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
读着《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我曾经一度有茅塞顿开之感 。尤其是有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印象深刻 。作者说,科学是对可解决问题的探讨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我曾经感叹,世界上那么多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还有一颗颗那么遥远的星星也纷纷被科学们发现并命名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是不是出生得太迟了,赶不上发现一些伟大的东西了,因为伟大的发现都被先辈们挖掘完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的确幼稚呢!尤其是现在,作
者的一席话,我已明了,科学是对目前可解决的问题的探讨,世界上还有很多目前条件所无法达到的问题等着后辈年轻科学们去研究,去探索 。而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领域,许多争论,许多迷惑,等着我们,我还怕什么呢?
记得书中第二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有一位采访人员嘲讽一篇题为“用Cf-Gc理论来解释结合WJ-R及KAIT两测验所作的因素分析结果”的心理研究论文,中伤心理学家们只会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问题,使心理学完全脱离于普通人的世界 。在了解心理学之前,我也曾有过相同的想法 。真正的心理学研究,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心理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太或神秘了 。我曾感觉到,我越接近心理学,在心理学的迷宫里越走越深的时候,似乎越看不清心理学的真实模样 。苏轼曾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心理学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不管身不身在此山,都无法短期内窥探出庐山真面目 。
这种遥远的距离,我想,与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是有很大关系的 。老实说,大一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普通心理学》,不愿意预习和复习功课,看了多少也会忘记多少 。就是因为《普通心理学》的许多知识概念性太强了,我真的很不喜欢 。大一的时候,一个学姐总是推荐我们看一些权威的心理学论文,我总是以看不懂为由推脱着,那时候,我真的很难静下心来看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