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读后感如何写?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 。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 。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 。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 。《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 。《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 。《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 。《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 。《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 。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

鲁迅的文章读后感如何写?


我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于是在与学生交换图书的活动中,我得到了一本《鲁迅文集》 。先生务实的风格、质朴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触颇多 。同时,又让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愁:当个语文老师真难 。
读先生的作品时,我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我们现在不常见的字与词,比如:简捷、支支梧梧、橛着嘴、发见等等,我不能说先生写了错别字,因为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但我想:现在,我这样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让学生感到写作的压迫,而且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又要来给我们找错了 。唉!当个语文老师可真难!
读到《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时,我读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