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诗词(打一日常用品)( 二 )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内心所追求的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
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但各有侧重 。
颔联写物,颈联写人 。
泉水,青松,翠竹,莲舟,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寄托人生的追求,以物芳而明志高,以人和而望政通 。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道出了诗人归忍山林的心声 。
再看北宋冯延巳的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
斗鸭栏杆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词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相思的种种情态 。
这首词大致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主题 。
第一个层次,是开篇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点明了时令,交待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心情并不平静 。
好像猛然的春风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 。
这两句写景自然,达情含蓄,情和景紧紧交织在一起 。
第二个层次描述了主人公“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
”、“斗鸭...
绝妙好诗词(打一日常用品)

中国的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
”[编辑本段]剪纸的简介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
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
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 。
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
[编辑本段]剪纸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