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语文教学设计如何写?( 五 )


五、抓住细节 , 体悟诗情
1、在这个孤寂的雨夜 , 诗人望着夜雨 , 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想?
2、扣“问”:
(1)(读第一句)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在诗人的想象里)
(2)当诗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 , 而自己又“未有期”时 , 诗人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绪?(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乐读诗——这焦急、愁苦、悲凉……都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画“问归期”、“未有期”:是将这两组词这六个字排放在一起迸发出来的!这是一个什么手法?(对比) , 这样一对比 , 让人感到这现实是怎样的呀?(残酷)
3、品读幻想团聚的细节
(1)再读后两句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像与妻子团聚的情景)
(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3)你仿佛听到诗人在话什么?(小练笔)
(4)情境汇报:
A、在跳跃的火焰中 , 诗人一边剪着烛花 , 一边深情地对妻子说:……
B、诗人握着妻子的手 , 感慨地说:与你在一块的日子多温馨啊!可那个雨夜……
(5)在诗人幻想团聚的夜晚 , 诗人话点别的什么不行吗?为何偏要“话巴山夜雨时”?(它和“共剪西窗烛”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 , 一对比 , 今夜的孤寂显得更加难以排遣) 。
4、配乐读整首诗 , 问:在这雨夜写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绪?
六、比照互读 , 感悟写法
1、人同此心 , 心同此理 , 远在他乡与亲人分离的游子都会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 尤其是逢上特别的时刻 。——再读《忆山东兄弟》 。
2、将《夜雨寄北》与《忆山东兄弟》比较一下 , 有什么异同?
(同:都选取了典型的时刻来写 , 都用了对比的手法 , 都通过写所想来抒情 。异:《夜》诗选取了更典型的细节 , 且表达更含蓄 。)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语文教学设计如何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
能力目标
背诵全文 , 并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 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设身当时的情境 , 感悟作者的情感 。
教学准备:
黑板 , 教科书 , 多媒体教室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段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 。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 怀州河内人 。诗与杜牧齐名 , 有“小李杜”之称 , 有《李义山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