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最著名的诗句( 六 )


——彭玉麟题湖北省武汉黄鹤楼鹰岛白浮空 , 月涌江流闲鹤梦;象山青入座 , 潮来窗外有龙吟 。
——彭玉麟题江苏省镇江东来阁我本楚狂人 , 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彭玉麟题山东省泰山万仙楼万仙楼 , 亦称望仙楼 , 在泰山红门宫北 。
原祀王母 , 配以列仙 。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建 。
楼东溪流鸣佩 , 荡绿摇翠 , 风清月白之夜 , 水月交辉 , 景色尤为绮丽 , 有“仙楼月夜”之称 。
上联“我本” , 此为作者借古句而自称 , 语出李白《庐山遥寄庐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 , 凤歌笑孔丘 。
”“五岳” , 此指泰山[岱] 。
《风俗通》:“岱者长也 。
万物之始 , 阴阳交代 。
云触石而出 , 肤寸而合 , 不崇朝而遍雨 , 天下其惟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 。
”下联“邹氏邑” , 泰山古属邹国 。
“万方” , 杜甫《登楼》诗成句 。
原句为:“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多难此登临 。
”“多难” , 指太平天国革命 。
作者站在清王朝的立场 , 因谓 。
此联借古句以写人写事 , 全然不着痕迹 , 巧妙得很 。
风露满江秋 , 万顷晴波濯星斗;云霞出海曙 , 九霄去霭曜乾坤 。
——彭玉麟题江苏省镇江东升阁击筑且高歌 , 举杯狂醉澎...
白桦的《梅香正浓》正文 梅香正浓是白桦笔下的一篇文章 。
借物喻人 , 表达了作者不畏严寒的梅花的赞美 , 更表达了作者对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史可法的赞颂 。
作品名称梅香正浓作品出处白桦内容简介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 , 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
只要有机会 , 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 , 拜谒他们的墓地 , 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
在今天看来 , 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 , 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 , 是我永远崇敬的 。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 , 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 , 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
当年清兵入关 , 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 , 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 , 排挤史可法 , 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 , 不理政事 。
朝廷昏庸 , 大兵压境 , 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 , 督师扬州 , 困守孤城 。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 , 几次起草奏章 , 纵论兴亡 , 规劝皇帝 , 提出救亡方略 。
每次写毕 , 三读其稿 , 泪流满面 , 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
次年四月 , 清兵包围了扬州 。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 , 皇帝不应 。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 , 劝史可法投降 , 史可法拒不拆封 , 弃之不顾 。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 , 就召集手下众将 , 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 , 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 , 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 , 并留下遗言:“我死后 , 葬在梅花岭上 。
[1]”十天后 , 扬州陷落 。
城破时 , 史可法要拔刀自刎 , 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 , 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 , 史德威泪如雨下 , 不能举刀 。
清兵俘获史可法 , 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 , 以“先生”尊称他 , 许他高官厚禄 , 劝他降清 。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 , 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
现在史可法墓 , 是他的衣冠冢 。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 , “数点梅花亡国泪 , 二分明月故臣心” , 叫人感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