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漫漫长夜,孤枕难眠的诗词( 三 )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 。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
吴文英 词:《唐多令》
对月抒怀的古诗词 对月抒怀的古诗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望月怀远》 。
作品原文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
整体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
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
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
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 。
有《曲江集》 。
关于月亮的古诗10首 1.静夜思 ——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2.望月怀远 ——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白话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
3.竹里馆 ——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白话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