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漫漫长夜,孤枕难眠的诗词( 五 )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
白话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5、《新年作》(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
白话译文: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6、《除夜雪》(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白话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
7、《拜年》(明)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白话译文: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 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
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 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
8、《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
白话译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窃笑:“爸爸又在作诗哩!”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
白话译文: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
10、《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白话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
扩展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
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唐代王勃的《山中》,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
1、《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其白话译文如下: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