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 。…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 。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 。"使我顿时矛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 。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 。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他如是说,也如是这样做的 。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 。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梁实秋,当时接触的是他的小语箴言 。遗憾的是没有看过他的文集 。
嗨,大嘴,你有多大啊,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上小学了,不过那时我都上中专了 。
巧是不巧?寻思着"书非借不能读也 。"突发奇想,想从此后沉下心来慢慢地读些向往已久的大家之书,好好膜拜膜拜呢 。昨天始借得一本书,也是散文,丰子恺的,计划囫囵吞枣一天一篇,简单作些笔记,摘抄摘抄,最好再有大家伙儿跟跟帖,一起谈论谈论读后的感受,级别呢,就和我这零起点的差不离儿 。
建议想法很好 。一个残疾人能够跨世纪,需要历经多少坎坷多少辛酸啊,往事不堪回首都坚强的活过来了
《梁实秋散文集》读后感二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丝毫读不出那与鲁迅先生论战的犀利来 。在散文里先生是性情中人,是一个有痴、有愤、有忆有乐的亲和老者 。在这里,他可以忘记年龄似孩童般嬉笑怒骂,也可以似孩童般天真可爱 。可字里行间,我又分分明明地知道,他是一个老者,一个睿智的老者 。
先生的作品,各有不同却各有着重 。原本不是很清楚的东西,刹那间变得通透且铭记于心 。
辟如《清秋琐记》 。大大小小二十七篇小短文,记录了先生在不同时刻与不同书籍相遇后的反思 。足见,先生是一个乐得反省的人 。现在的社会太热了,从冬天到夏天,从白天到夜晚 。太热了,热得人们停不下脚步去总结、去反思不是 。于是,“热”就让人们越来越迷茫,迷茫得看不清、摸不到实实在在的心,最后丢了自己,甚至抛弃生命 。
所以,反思是重要的,而先生的反思让我“冷”了不少,让我可以停下步子,去找点什么 。